行业新闻

立秋│暑热未消,秋意渐显

08/04/2022

  立秋

  ——唐·刘言史

  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

  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
  8月7日,农历七月初十,时至立秋。立秋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“立”有开端之意。立秋之后,始入秋季。

 

立秋│暑热未消,秋意渐显

  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立秋,七月节……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”揫敛意为聚集、收敛。立秋之后,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

 

  立秋三候

  一候凉风至:微风悄然而至,空气中已有丝丝凉意。

  二候白露降:昼夜温差变大,清晨植物的叶片上挂起了小露珠。

  三候寒蝉鸣:寒蝉树枝上感阴而鸣,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就快过去。

 

立秋│暑热未消,秋意渐显

  

立秋不代表酷热天气结束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,民间有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的说法,并以“秋老虎”来形容这种燥热。到下一个节气处暑,才基本告别夏天。

 

  但天气逐渐转凉的趋势是明显的。从立秋开始,万物从繁盛趋向成熟,百草结籽、瓜果飘香。自此后,暑气渐退,秋色清朗,树叶飘黄。

 

立秋│暑热未消,秋意渐显

 

  立秋习俗

  啃秋

  清人张焘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云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自古以来,人们会在这天吃西瓜,称之为咬秋、啃秋,相传能祛暑气,免痢疾。

 

  贴秋膘

 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,体重减轻叫“苦夏”。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。瘦了当然需要“补”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吃味厚的美食佳肴,当然首选吃肉,“以肉贴膘”。

 

立秋│暑热未消,秋意渐显

  

食秋桃

  古人们会在立秋这天吃秋桃,并且把核留起来。待到除夕之夜,他们便把桃核丢火里,相信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
 

  吃“渣”

  山东、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,并有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的俗语。

 

  秋忙会

 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,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,变卖牲口,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。

 

立秋│暑热未消,秋意渐显

  

秋季养生,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,凡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、皆以养收为原则。

 

  立秋之后,“秋老虎”肆虐,往往使人极易产生倦怠、乏力之感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。在饮食方面应吃些生津养阴、滋润多汁的食品,少吃辛辣、煎炸食品。

 

立秋│暑热未消,秋意渐显